喀什地区叶城县伯西热克乡布克松维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,属于自治区深度贫困村。叶城县财政局、新疆大学、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工作队驻村以来,根据村里人多地少、村民缺乏技术技能、就业渠道狭窄、发展后劲不足等实际情况,制定了一系列有效脱贫的法子,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摆脱贫困的束缚,过上了幸福的生活。《最后一公里》(ID:MqMsMx)通讯员邵南报道
工作队在走访入户时发现布克松维村因缺技术、少资金、零散作业不成规模,导致20多套大型农机具闲置且损坏严重,工作队从中整合了15套大型农机具,成立了一个农机合作社,他们动员村民米拉吾提•阿吾力出资当合作社的致富带头人,动员贫困户入社,通过统一作业标准、统一田间管理、统一病虫害防治、统一销售等方式,为农户提供农作物耕、种、收“一条龙”机械化服务。
在工作队的引导下,合作社年作业服务面积9000多亩,收入150万元。2019年为124户贫困户户均分红842元。
今年54岁的买合木提•毛尼亚孜是村里的小麦种植大户,共种植小麦80余亩,他说:“今年我家的小麦总体长势好,丰收了,我很高兴,不过也为缺少人手而发愁,好在工作队和村‘两委’及时安排收割机帮助我家抢收了小麦,真是太感谢他们了,感谢有党的好政策,我家才有今天幸福的生活!”“我们成立农机合作社的初衷,就是想通过合作社无偿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,让贫困户与合作社建立长期捆绑关系,带动贫困户抱团致富。如今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仅享受了合作社带来的便利,还每年都能得到分红,是一举多得的好事。”新疆大学驻布克松维村扶贫干部邵南说。
风吹麦浪涌,“三夏”农事忙!连日来,全村村民抢抓农时,进行小麦夏收、玉米夏种工作,田间地头到处都是一派忙碌和丰收的景象,在布克松维村的蔬菜大棚里,几个村民正在忙着采摘辣椒、装箱入袋、上市销售…… “拱棚蔬菜”的效益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、看到了希望,充满了干劲。
贫困户吐逊•那西提家人多地少,收入主要依赖于传统种植。自2018年起,在工作队的帮助引导下,他在自家地里建起了蔬菜拱棚,种植了辣椒和西红柿。今年5月,正是新鲜蔬菜错季销售的时候,他每天把采摘的蔬菜大部分送到合作社批发,小部分留给女儿零售,蔬菜天天销售一空,每天都有稳定的收入,全家人每天都乐呵呵的,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。
工作队扶贫干部和村民一起收拱棚里成熟的菜辣椒。
除了蔬菜拱棚,吐逊•那西提还购买了40只鸭子、30只土鸡和66只鸽子发展庭院养殖。“党和政府帮我家建了鸡笼、鸽舍,工作队手把手帮助我们平整土地、搭建拱棚,还指导我们发展家禽养殖,今年增收8500元不是问题!”吐逊•那西提尝到发展庭院经济增收的甜头,对未来生活有了更美好的憧憬。为引导村民把闲置的庭院有效利用起来,工作队帮助260多户村民建起小拱棚发展蔬菜种植。并为贫困户提供种植、养殖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,助力庭院经济再上一个台阶。布克松维村距离乡政府18公里,是全乡最偏远的一个村,要想脱贫增收,必须走“就业脱贫”的路径。工作队结合全村每户实际情况,对就业人群进行分类分批就业,做好各类就业服务工作。
工作队通过开设“田间课堂”,教会村民科学种植、养殖技术;针对符合就业条件的农民开展各项技能学习,组织了包括缝纫、泥瓦工、电焊、驾驶、烹饪等技术培训;通过典型示范、技术培训等引导群众实现就业……经过两年多的努力,工作队先后组织了768人次进行了技能培训学习。在工作队的引导下,布克松维村有一技之长的村民主动与工业园区用人单位联系,实现了131户186人就业,他们又带动230多户村民实现稳定就业。“如今,通过整合农机具成立合作社、培训技能引导就业、发展农业生产打造‘增收园’,叶城县伯西热克乡布克松维村今年实现人均5000元以上收入不是问题。”村第一书记麦麦提艾力•麦麦提说。